十国真龙之五代工业指南_139.度量衡与游标卡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39.度量衡与游标卡尺 (第1/1页)

    “有了游标卡尺,制造精度大为提升,产品的合格率也迅速提高。现在同一种型号的螺丝与螺纹几乎分毫不差,真是神奇!”工人丁义可拿着游标卡尺检测螺丝的参数,惊叹道。

    “那是当然,这可是督军亲自设计、多次返工才造好的尺子,能跟平常一样吗?”

    “是啊,督军推出的度量衡跟以往完全不一样,连测量的尺子也要求甚高。”

    。。。。。。

    姜明在儋州正式建基立业后,推出了一系列的制度,标准的度量衡便顺理成章在统治区推行开来,兵工厂的工人们都已经使用上了刚生造出来的游标卡尺。

    统一的度量衡对一个国家来说意义深远,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奠定汉族形成的基础。特别是姜明要建立一个工业帝国,统一的度量量和精密测量更是必不可少,毕竟机床、枪炮、战舰对精密零部件的需求越来越高。

    实际姜明创立肇新寨以来,新的度量衡早已经在工厂、矿区等地方使用,工人们已经很熟悉米、厘米、公斤、吨等计量单位,姜明只不过在占领区正式推广使用。

    姜明的苹果手机有测量功能,所以定义长度不是很难,他先利用自己176厘米的身高和手机测量功能定义出一米多长。至于为什么采用后世的公制、而不用古代的寸、尺、丈等长度单位,姜明也深入思考过。

    姜明在大学接触过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时间、长度都不是恒定不变的,只有光速是恒定的,公制约为每秒30万千米,光速是定义很多计量单位的基础。如果姜明随便拿一个长度定义米,意味着他必须定义光速,这个数很难是30万的整数,会很难记忆,这会大幅增加姜明后面的负担,以后很多知识必须以他为主。

    当然光速并不是当时制定公制“米”的依据,法国人建议采用地球表面的北极到南极距离的千万分之一为单位长度,也就是米。至于光速约为每秒30万千米,可能只是巧合。在计量方面,并不是国力强就能获得主导权,18至19世纪作为世界最强大的英国,英制也没有成为世界标准,原因便是它的标准没有参照常数,“英尺”就是根据国王的脚印大小定义的。这种定义方法,其它国家当然不愿意,为什么不用我们国王的脚定义“米”呢?

    定义了“米”之后,姜明还用耐腐蚀、膨胀系数低的黄金做了一把标准米尺,放置在总督府内。有了米尺和手机测量软件,分米、厘米、毫米等便不难定义,最终常用的长度单位便固定下来,包括公里、里、米、分米、厘米、毫米等。

    随着革命军的工厂向精密制造迈进,江小鱼上个月突然向姜明汇报道:“现在很多机器开始用到小尺寸螺丝,螺纹经常会啮合不紧,有时候只差了一点点,可是对小螺丝却是致命的失误,所以特地来向督军请教。”

    原来是精密制造的误差要求提高,过去的尺子跟不上了误差要求。小螺丝的螺纹深度才0.5毫米,普通尺子只能测量到毫米,确实远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姜明想到了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他真不知道怎么制造。

    游标卡尺的原理是:利用主尺上的刻线间距(简称线距)和游标尺上的线距之差来读出小数部分,例如:主尺上的线距为1毫米,游标尺上有10格,其线距为0.9毫米。当两者的零刻线相重合,若游标尺移动0.1毫米,则它的第1根刻线与主尺的第1根刻线重合;若游标尺移动0.2毫米,则它的第2根刻线与主尺的第2根刻线重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