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真龙之五代工业指南_137.开府建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37.开府建衙 (第1/1页)

    “秋收情况良好,各州县的大米价格从去年的每石500文跌到了300文。另外玉米在各地推广的非常好,百姓很喜欢这种味道香甜的粮食,已经很多百姓在种玉米。”督军府议事厅内,苏佚向姜明汇报各地秋收的情况。

    粮食在乱世就是硬通货,现在粮价下降,说明产量充足,姜明满意道:“很好,玉米产量高,既可以磨碎了养猪,也能用来酿酒。咱们可以大量收购玉米,允许商人把玉米卖到天下各国,刺激百姓种植玉米的积极性。”

    玉米是新生作物,还不是老百姓的主要口粮,只能通过政策和经济手段鼓励百姓种植。玉米在后世用途很广,可以用来生产饲料、榨油和酿酒,都能够为玉米的销售打开空间。

    祁斌在雷州待了一个多月,主持招揽流民、修建道路的工作,这些事情走上正轨便回到儋州,他站起来道:“革命军在雷州以工代赈的法子非常好,南汉、南楚等地的百姓和流民听说革命军修路管饭、给钱,从各地涌入涌入雷州,现在修路的队伍超过1万人。只是目前修路的材料,如石灰、水泥远远不够,还请督军早做安排。”

    姜明并没有直接给流民土地,安排他们定居下来,而是将这些人转化成修路工人,再参照后世基建拉动经济的模式,持续搞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水利、城墙等。道路是姜明最看重的基础设施,“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已经灌输给苏佚、祁斌等人,因此革命军每打下一块地盘,都会组织百姓、流民修路,连接州与县的道路宽度为10米。

    三合土需要大量的石灰、沙石等材料,而烧制石灰需要煤炭,单靠革命军的煤矿肯定是不够的,姜明已经放开了儋州附近的煤炭和石灰开采,任何商人都可以申请采矿,不过出了事故需要赔偿。革命军再从商人手中采购石灰修路,这样调动整个商人的积极性。

    姜明沉思片刻,对祁斌道:“我已经放开煤炭、石灰、沙石的开采,暂时还看不出显著效果,往后会明显改善。流民必须有活干、有饭吃,因此咱们修路的步子不能停,可以先把夯土路基修好,将来再铺上三合土或者水泥。”

    “祁某明白。”

    会议临近结束时,姜明把大家叫住,说道:“现在咱们在岛上和雷州的统治已经稳固,我打算明年正月开府建衙,诸位怎么看?”

    苏佚等人都没什么意见,这种事在古代乱世司空见惯,陈胜、吴广占领一小片地方就称王呢!加上雷州南部2县,现在革命军拥有5州17县(姜明将琼州降格为琼县,同时撤掉了海南8个地处偏僻、人口稀少、只具有象征意义的县,如儋州的洛场、富罗、感恩,振州的洛屯、吉阳等,万安州的象石县,琼州的曾口县和崖州的颜城县),兵多将广,三次击溃南汉禁军,实力上绝对是一个强国。按他们的理解,早就应该开府建衙。

    占领雷州后,革命军又回到闷头发展的模式,抓到7000多名俘虏后,人力资源紧张局面大幅改善。姜明把他们全打发去开矿,煤矿扩大了三倍,采矿区修建了围墙;石碌山的矿区面积扩大了两倍,还修建了一座大型的炼铁高炉,就地炼铁、炼铜,目前革命军的钢铁日产量达到5吨,铜的日产量为1吨。

    经济方面,雷州这段时间吸纳了1万多流民,军民总人口数接近9万,经过两次粮食丰收,仓库里积攒了13万石大米;盐田的面积已经扩大到4万平方米,日产海盐6吨。昌化铅锌矿每月冶炼铅和锌各15吨,同时利用伴生银矿,每月炼出白银15公斤。

    工商方面,革命军完全是开放的态度,革命军的海盐、肥皂、牙膏、铁器等商品在天下各国都供不应求,经过各地商人的渠道,销往天下各地,每个月赚钱1万多贯。

    军事方面,根据俘虏一个多月的劳动表现,抽掉了900余人进入军队,4个团全部达到满编1600人;督军卫队现有1个营步兵450人,骑兵50人,炮兵营310人;海军人数600人,拥有4条战舰,其中排水量1000吨的中型风帆战舰已经铺好龙骨,预计下个月便能下水;因此革命军的总兵力达到7500人。

    工业方面,初步的工业体系已经建立,拥有钢铁、铜、铅、锌等金属冶炼厂,车床、钻床、镗床、磨床等工业机械越来越精密,工人技术也越发熟练,批量生产的脚踏式打谷机、水力碾米机已经在各州县推广开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