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23.二次丰收和碾米机 (第1/1页)
“今年风调雨顺,各地粮食都实现了丰收,今后的稻米价格应该会跌不少。”督军府议事厅内,祁斌正向姜明汇报近期粮食的收获情况。祁斌跟随姜明来到肇新寨后,就分担了许多民政工作。 姜明“嗯”了一声,说道:“革命占领全岛之后,严禁粮食输出,而海南过去没有受到战乱冲击,相对和平,粮食产量一直比较高,地主手上都有大量的粮食。因此,今年粮食继续丰收后,稻米的价格肯定会大跌一波。” 海南的气候条件好,阳光充足、水源丰富,合理安排耕种的话,粮食作物可以达到一年三季。海岛四周的平原面积较多,后世海南的耕地面积超过1000万亩,其中90%是水田。虽然现在海南人口稀少,只有6万多人,但经过1000多年的开垦,至少也有20多万亩的水田在耕作。若按每年两季算,每亩两季稻的总产量600斤算,每年稻谷总产量达到100万石,合公制6万吨;按稻谷75%得米率计算,大米产量75万石,合公制4.5万吨。 因此海南是粮食富产区,只不过海南的田地基本都在地主手上,老百姓每年上交6成的租子,还要承担2成的重税。假定每户耕种30亩田,每年两季收5石,到手也才30石稻子,只够勉强维持一家5口的温饱。 革命军在海南推出征兵制后,每户都分了20亩的田地,每年收获的100石稻子都是自家所有,在限制粮食卖出岛外的情况下,供给将大大超过需求,稻谷价格必然大幅下跌。而受伤最大的将是那些大地主,这些人的主要收入就是粮食。 姜明在海南没有搞“打土豪、分田地”的办法,因为五代时期,人口稀少,土地矛盾并不突出,可以腾挪存量和开垦增量来化解矛盾。不像民国时期,人口超过4亿,耕地已经开垦到极限的16亿亩,因此我D摧毁了整个地主阶层,进行再分配,实际农民也只是得到土地的使用权而已。 “肇新寨这一年多开垦出了上万亩田地,推广督军的堆肥、沤肥之法后,平均亩产量达到3石,现在百姓家里都堆满了稻谷。”苏佚拿着一张统计表,向姜明汇报水稻的收成情况。 “另外,那1000亩的玉米地也取得了丰收,数不清的玉米棒子已经推满了仓库,按督军的估算方法,大约有1万石的玉米。”苏佚继续道。 姜明心中默算片刻,伸出手指道:“第一,现在岛上的粮食非常充足,粮价往后可能大跌,到时咱们再大量收购作为储备;第二,玉米是不错的主粮,要让更州县的官吏向百姓大力推广种植;第三,放开粮食向天下各国的销售,但必须交纳6成的税收,私自向海岛输出粮食的商家都以谋反罪论处。” 粮食在乱世都是硬通货,姜明的一番措施有疏有堵,如果海南的粮食跌的足够多,商家如果上交60%的税仍有盈利的话,仍会将粮食卖到中原各国。 听到姜明的粮食收购计划,祁斌问道:“不知督军打算收购多少粮食?” “大米10万石。”姜明伸出右手食指,道:“必须满足1万大军两年的用度,大米不好保存,如果收购稻谷的话,至少12万石。” 听完姜明的话,祁斌眼睛一亮,这是做扩军打仗的架势呀,心中暗想:“看样子革命军年底之前,就会对南汉出兵,自己终于得到更好的施展拳脚机会。” 苏佚倒是一脸平静,作为革命军的领导者之一,他很清楚姜明的计划,因此淡淡地问道:“现在仓库中还堆放着不少去年的稻谷,要是再大量收购稻谷,恐怕需要雇佣大量人手舂米。不知督军之前说的碾米机是否已经造好?” 姜明脸上展出淡淡的笑意,道:“放心吧!七月以来,我一直都在制造碾米机,前几天终于发明出了几台,总算赶上了这波夏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