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21.募兵制度 (第1/1页)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招募,4000名新兵终于集合完毕。其实,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虽然革命军开出了丰厚的条件,但刚开始也只招募到2000名士兵,很多百姓并不愿意自家子弟参军,在他们印象中,当兵的都是地痞、流氓和无业游民,而且打仗很危险,只要有口饭吃,参军就是下下选择。这种情况不是将百姓召集到一起,忽悠两下就可以的。 “千年以降,中国百姓都与土地紧密连在一起。”拿到第一批募兵汇报,姜明叹道:“想要让百姓自愿参军,必须从土地入手,指望百姓的觉悟是不够的。” 接下来,革命军便在海南推行了新的募兵政策:选入革命军的士兵,都能获得相当于后世20亩的田地。姜明在海南抄了不少地主的家,获得了大量的土地,本来打算将来分配给百姓的,现在只能先充当吸引百姓参军的诱饵。 “还好当时将那些地主家的土地充公后,并没有立既分发给百姓,否则现在都不知道拿什么打动百姓参军。”想出用土地吸引百姓参军的想法后,姜明暗自庆幸:“我可不想干抓壮丁的事。” 听到革命军在原先丰厚条件基础上,还分发土地给士兵的家人,海南百姓们参军的积极性顿时高涨起来,剩下的2000人不到10天就招募完毕。 “看样子,咱们将来推进的土地政策还得再修改一番。”第二批2000名士兵招募完成后,苏佚笑着对姜明说道。 姜明点点头,道:“言之有理,百姓轻易得到土地,会紧密依附于土地上,想再让他们脱离土地,可就不容易了。” 苏佚点头道:“秦汉招募良家子参军,便是通过军功爵授予他们土地,这些良家子必须服从国家的兵役,李唐的府兵制的做法也差不多。因此,咱们以后募兵必须与土地挂钩,否则很难招募到足够的良家子弟参军。” 有恒产者、始有恒心,这是姜明家国理念重要的支点。汉、唐、明等三个朝代建国初期的军队战斗力之所以强悍,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军队制度与土地政策紧密挂钩。为国征战的士兵可以分到土地,畏战怯战的士兵则剥夺土地,在赏罚分明的制度驱使下,军队的战斗力自然强。 采取募兵制的宋朝不能说战斗力低,但相比汉、唐、明等皇朝扬威塞外的威风,弱了太多太多。对募集的士兵而言,留得性命才能继续拿工资,自然战斗力弱不少。古代军人的文化素质低,不能指望他们太高的国家荣誉感,只能用纪律、性命得失等方面驱使他们。 中国农民的根本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姜明终于深刻地理解了毛伟人的这句话。 “当然,现在天下地多人少,我倒不需要搞什么土地革命,只需要稍微改变一下土地分配制度既可。”姜明不是嗜杀之人,不会搞“斗地主、分田地”的事情,攻占各州县,也只是处决了罪行累累,民愤较大的黑心地主。 。。。。。。 革命军军营的cao场上,4000名从各地招募过来的新兵,以30人为一队,正在各营抽调出来的副班长和退役老兵的指挥下,认真地训练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