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5章 蒋干盗书 (第1/1页)
在灞陵驿住到第三天,朝廷一纸制令下达,正式授命王烁等一众立功将佐“陪祭”献俘大典。随行押送的吐蕃俘虏,也由圣人派来的禁军专程押走了。 由此,负责押送俘虏的五百河陇军士达成了他们的使命,领了符令返回西平郡。王烁捎了一封家信回去,向老王和家人报平安。 随即王烁一行数十人,就迁出灞陵驿移居到了长安城南明德门附近,隶属于太常寺两京郊祀署治下的宾客馆。 中原王朝素来注重礼仪,尤其重视祭祀。官员要参加国家重大祭祀,可不是跟着走一走作几个揖那么简单。 王烁住进两京郊祀署的国宾客馆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焚香沐浴并且换上朝廷刚刚给他量身定制的具服,然后开始为期数日的斋戒,并认真学习祭祀有关的一切礼仪。 具服是大唐官员必备的服饰之一种,又叫朝服,但不是用来上朝穿的,也不是随便哪个官员都有的。 具服,是五品以上官员在参加祭祀大典或者接受敕封、出席重大政治场合的特定官服,十分的庄重。具服的衣冠、佩饰和鞋袜等物加起来共计数十样,每一样的颜色和制式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王烁觉得,这衣服穿起来真是太麻烦了。要是没有精通礼仪的这些官员帮忙,自己还真是穿不好这一身衣服。其难度不比化妆上台唱大戏,小多少。 焚香斋戒与学习礼仪,简直枯燥无聊之极。更无聊的是,“斋戒”的内容还包括安菲娜姬都得分房而睡不得私下接触,王烁更是觉得度日如年。 其余众将也都要斋戒和学习,唯一能陪王烁聊天解闷的,居然是宦官魏悦。 私议政事是不可能了,王烁和他聊了一阵京城的风土人情之后,只觉一阵索然无味……和一个太监,哪来太多的共同语言? 好在,杨钊来了。 按理说王烁等人离开灞陵驿之后,杨钊的“迎接”任务就已经完成。现在,王烁等人已经改由太常寺来负责接待和安置。 那么杨钊此来,肯定另有用意! 于是王烁置茶相待,“杨御史见谅,王某正在斋戒,酒rou只得欠奉了。” “王公子说笑了。”杨钊笑道,“倘若有酒,杨某还就不敢来了!” 王烁呵呵直笑,看来这家伙真是被大碗吨吨吨,给吨怕了! “杨某此来,专为恭喜王公子!”杨钊郑重其事,对王烁拱手而拜。 “我喜从而来呢?”王烁问道。 杨钊道:“据宫中可靠消息,王公子不日即将得授左金吾卫中郎将,兼领左街使之职,从此执掌重权号令京师,岂不可喜可贺?” “真的吗?”王烁做惊喜之状。 杨钊呵呵直笑,“这种事情,杨某岂会拿来玩笑?” “那可真是……皇恩浩荡,皇恩浩荡啊!”王烁连忙对着北面一阵作揖,后又对杨钊叉手回礼,“王某,多谢杨御史了!” 升官加爵提前报喜,是官场上拉关系、套近乎的一件常用法宝。至此王烁心中对杨钊的来意已是十分明了——这家伙,专程跑来示好的来了! “王公子太客气了!”杨钊笑容可掬,“不知王公子的祭服,可曾准备好了?” “祭服?”王烁眨了眨眼睛,指了指自己身上,“这不就是吗?” “我大唐一共有四种官服,常服、公服、具服与祭服。”杨钊摇了摇头,“王公子,你那是具服,不是祭服。” “常服与公服,我们在边关倒也常穿。这种具服,一年到头也穿不了一次。”王烁道,“祭服,我根本就没有——它和具服有区别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