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九章:边境之城 (第1/1页)
时如流水,秋尽冬至,神州大地迎来了今年的初雪。 自离开帝都已经差不多两个月,景歌一路悠晃,终于是到了西北边塞。这几日,崇山峻岭逐渐多了起来,连绵不绝。 边陲之地,地广人稀,只有零星的小镇错落其间。 巨大的山脉隔断了西凉和大秦,唯一的要塞通道就是雁门关,也是西北军团驻扎之地。 风雪未停,景歌勒马,凝视着尽头处那座边关要塞,有一座城,是西北军团所筑。 掩盖在茫茫白雪中,黑色龙旗点缀其间,宁静而肃杀。 这里,便是父亲镇守二十年的雄关么? 余韵侧目,看见景歌貂毛披风下的十指紧紧纠缠在一起,知道他的内心不如表面看上去这么平静,有些激荡起伏。 所有人都很安静,只有呼啸的风声。 不知过了多久,景歌再次拍马前行。 骏马轻缓的步子在雪地上留下一串印记,随后又被新雪填上。他们向着那座城靠近。 这座城在雁门关的后面,行近时,藏在风雪中的雁门关露出了它的真面目。 高耸入云的山峰连大雁也飞不过,狭窄的道路中有着铁水浇筑的栅栏,重逾千吨的巨型关门坚不可摧。蛮荒的气息扑面而来,震撼人心。 “这样的雄关,西凉铁骑如何能前进一步!”千雪感叹,她第一次到此。 “来者何人?前方边关重地,擅闯者,格杀勿论。”一队士卒出现在前方,战刀出鞘,羽箭上弦,为首一人骑在马上盘问。 这一支小队十多人,抽刀的动作近乎一致,目光凌厉地安静注视着来人,气势如山般挡在前方。显然训练有素,军纪严明。 景歌临行前不知自己何时才会抵达西北边境,故此也没有预先通报。 千雪上前说道,“这位是大秦...” “少帅?”那个队长看到景歌面容,不待千雪说完,在马背上跳了下来,上前两步细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少帅,真的是少帅。”那个小队长确认无误,他曾去过元帅府,见过年幼时的景歌,当下激动到大喊。 “属下参见少帅。”他柱刀单膝跪在雪地,心情如巨浪起伏,难以平静。 “常凯大哥请起,七年不见,别来无恙了。” 景歌翻身下马,把他扶了起来,温和说道。 那人闻言,眼中有泪光闪动。七年前他曾随着大元帅回过帝都,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士卒。与景歌有过一面之缘,不想今日再见时,景歌竟还记得他,并准确地叫出了他的名字。 “少帅...” 他再看一眼景歌的气态音容,与大元帅是如此的相像,已然泣不成声,说不出话来。 “快去敲钟,告知兄弟们少帅回来了。”他吩咐身后的士卒。 警钟只在敌军来袭或者极重要的事情方可敲响,闻声全军戒严。 片刻后,远处那座被白雪覆盖的城池大门打开,一股钢铁洪流涌出,大地在颤动,附近树叶上的积雪纷纷下落。马蹄声如闷雷轰鸣,瞬息而至,在景歌面前止住。 再遥望那座城的城墙上,已密密麻麻的立满士卒,旌旗在风雪中招展,猎猎作响。 道上的钢铁洪流悄无声息地分开成两股,勒马转身相对,形成一条通道。所有骑兵下马,手按在战刀柄上。 通道尽头处,有百余骑奔腾而来,身披将军甲,是军中战将,杨家四郎也在其中。 他们策马到了队列最前,同样分成两列,而后下马。 景歌目光扫过这些面孔,绝大多数他都见过。昔日,曾跟随父亲回过帝都,其中还有几人带他去抓过蟋蟀。 “唰。” 他们整齐抽出雪亮的战刀,强烈的战意和杀气冲霄而起,战马亦有感,跃起前蹄嘶鸣不止,似乎风雪都因此而飘缓。 “参见少帅。” 他们把刀插入雪地中,单膝跪地,齐声说道。 景歌心中震撼莫名,这一幕是他完全没有预想到的。 随行的三位女子也动容,从马背上下来。 “诸位将士请起。”他高声说道。 众将士闻声而起,持刀而立。 “西北军团二十万将士,除去有任务在身的兄弟,其余尽皆集合完毕,请少帅检阅。”其中一员战将朗声说道。 景歌循声望去,那员战将曾带自己在城郊抓蟋蟀,笔直挺立的身影微微颤抖,心情激动得难以抑制,眼中有着泪花。 “这怎么可能?”玉珏失声,难以置信。“他在西北军团中的地位堪比景青?!”她心中惊讶无比。 “西北军团对景青的拥戴延续到了他身上。”韵儿轻语,眼中有欣慰之色,为景歌感到开心,同时更加钦佩那位已故的大元帅。 是何等人物才能使得手下将士如此。 景歌迈步,沿着钢铁洪流组成的通道走向那座城。他的目光看过每一张坚毅的脸庞,把这些远离了家乡和亲人,跟随父亲在此坚守多年的每一张轮廓牢牢地记在心中。 他终于知道,父亲留给他的遗产不在帝都那座国公府中,而是在这里。 每一个士卒躯干挺得笔直,眼神热烈而激动,仿佛是三年前那个已故的大元帅重新回来了,在检视他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