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章 男人的战友情(二和一) (第1/1页)
都说“朝中有人好办事”这句话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咱也不是非要去干那行贿犯法的事儿。 但你得承认在任何部门,只要有认识人儿,办事就特别的顺利。 孙金柱就是这样,他这次到哈城来主要是把那两块黄金卖了,顺带打听打听周淑杰告诉他的那个没见过面的姑父。 柱子那天早晨从家走,之后是坐了牛车坐客车,坐了客车又坐火车。 这样来回倒了好几趟车,在晚上八点,总算是到了哈城。 一到这儿已经八点了,什么事也办不了了,天都却黑却黑的了。 他直接在火车站附近的军人招待所住了一晚。 第天早晨起来吃了饭,等到八点多,觉着公安局应该上班了。 他就打听着奔公安局去了。 要说人跟人的思想就是不一样,如果是我去打听这种有可能是仇人的事情,一定会找一些他当时住的地方的老人打听,偷偷摸摸的。 绝对不会像柱子这样,光明正大的就去了公安局。 这也是他身为军人的一种自觉吧。 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人家就去公安局了。 公安局户籍科。 柱子推门进去,就看见了里面两个警员在工作。 一看见有人进来,其中一位警员问道:“你好同志,请问你有什么事吗?” 柱子道:“你好同志,我想查一下我表姑父的户籍在哪。” 警员很负责任地问道:“为什么要查你表姑父的户籍,既然是你表姑父,你不知道他在哪吗。” 柱子回答道:“三十年前分开失去了联系,现在想从新找到他们。” 警员沉吟了一会儿道:“虽然你是一个军人,但这种查户口的事情,我没有办法私自做主给你查。但是,我会去给你请示一下副局长,如果副局长说可以查,那我就能给你查一查。” 柱子听了点了点头,说道:“可以,我等着。” 年轻的小警员放下手中的工作,让柱子在一旁椅子上坐着等,还给他倒了一缸子开水,才出去请示是副局长。 而另一个年纪稍长的警员,只是在说话时看了他们几眼,也没有说话,冲柱子点头笑了笑,继续忙着他手中的工作。 副局长的办公室离着应该并不远。 没几分钟,柱子就听见了警员回往回走的脚步声。 其中还参杂着另一个不熟悉的脚步声。 等了一会儿,就看见一个警察走进了户籍科,小警员则在他的身后跟着。 看见了屋里的柱子跟这位副局长说道:“副局长,就是他要查表姑父的户籍所在地。 副局长“嗯”了一声,并没有说话,而是盯着柱子的脸仔细的看了看,好像在确定了什么似的问道:“孙金柱,是你吧!” 柱子听见来人叫出了他的名字,也仔细地端详了一下这位跟他年岁相仿的副局长。 看着那张脸有些熟悉,却想不起来是谁。 等看他露出乐熟悉的笑容,恍然想起! 说道:“你是吴天大哥。” 吴天哈哈笑道:“是我,没想到在这儿见着你了,看你这一身军装的样子,你还在部队呢。” 柱子这一次出来穿的是便装,身上并没有任何于部队职务有关的东西。 (毕竟是出来卖黄金的吗!弄得那么正式不太好吧。) 柱子点点头说道:“我还在部队,这次是休探亲假。吴天大哥你当年被分到了哪个连队,怎么这么快就退伍了。” 他知道吴天的志向就是要当个兵,如果没有事情发生,不会轻易的退伍。 吴天并没有回答他当初分配的是哪个部队。只是笑着说道:“快,点哪里快了,从我当兵到现在算时间都十年了。我退伍也已经五年了,在部队里受了一点伤,没办法继续当兵,就把我安排在老家当个警察了。” 你们是不是都很好奇他们两人的关系。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柱子和吴天都是在东北入伍那一批兵。 新兵连训练时,他们就分在了一个班。 上下铺住了三个月,当时关系处的挺好的,到后来下连队就都被分开了,那个年代也没有电话,微信想联系只能写信,你还得知道地址。 不知道地址,信都不知道往哪邮,就这样就断了联系。 其实说起来今天在这相遇也挺意外,柱子没想到在这儿能看见战友。 两个人又聊了几句,知道了各自简单的家庭状况。 一看,在一旁眼巴巴看着他们的小警员。 吴天儿,想起还有正事儿呢,就开口问道:“怎么听说你要查你表姑父的户籍地址。” 柱子点点头道:“对,都分开挺多年了,想找他们也找不着,就想着查查户籍地址。” 吴天儿点了点头,让柱子说叫什么名字,当年住在哪一片。 又要那小警员记下。 小警员拿出笔,把柱子说的名字地址写了下来。 就出了户籍室,去了放陈年户籍的那间库房。 把事情都安排下去了,吴天送着柱子就往出走,边走边说道:“查户籍是个费事的活,何况还是那么多年前的人,你也不用着急等有信了我告诉你。对了,你现在在哪儿落脚呢?” 柱子“嗯”了一声答道:“在火车站的军人招待所。” 吴天把柱子送到公安局的门口,拍拍他的肩膀,说道:“行,我也知道你在哪儿了,这是上班时间我也出不去,等下班儿了晚上我去找你,咱俩个好好聚一聚。” “嗯,行,那吴天大哥,我先走了。” 说完,柱子告辞别了吴天儿出了公安局,奔人民银行就去了。 中国人民银行1942年就成立了。 哈城的人民银行分行也早就已经落户哈城好多年了。 这些年来一直都在合并改革中,现在已经很有规模了。 说别的大家可能不知道。 但你要回去问问你家的老人,最早卖金银首饰的地方,那她们肯定告诉你不是金店,而是银行。 所以,柱子揣着两块金砖直接就奔人民银行就去了。 到了银行对人家说清楚是来卖金子的,自然界有专人专室接待。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儿接待了柱子,一看他拿出来的两块金砖就眼里一亮,拿到手里用扩大镜仔细的看了看,又放到秤上称了称。 对柱子说道:“你这黄金成色不错,你是想要怎么换,是换首饰呐,还是换钱。你要是换首饰得收你加工费,你要是换钱回收金价的价格可比卖出去的要低几块钱,你看看你怎么换。” 柱子想都没想的说道:“换钱。” 老头一看他这样利索也没跟他墨迹,又从新称了一下两块金砖的重量。 一共是一千零八十三克。 拿出了算盘,一边扒拉算盘珠儿子,一边和柱子说道:“现在回收黄金的价格,是每克二十八元。你这金子成色好,我们不占你便宜,给你每克三十二元钱,一共是三万四千六百五十六,你看是给你现金呢?还是你在我们银行开直接存里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