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空缺 (第1/1页)
早朝议论完了。 刘仁轨又例行公事的挡在沈三问前面,大家都是一条路出宫,抬头不见低头见。 刘仁轨不屑的开口,“不要以为阿谀奉承附议,老夫便会对你有所改观。” 真的是有病啊。 我反对你说我不知所谓,我赞同你说我阿谀奉承。 感情世界就围着你转。 沈三问保持着稳定的情绪开口,“作为陛下的臣子,自然应该附和正确的政策。遇到利国利民的政策一言不发是不仁,遇到不切实际的政策不反对是不忠。您觉得我应该如何是好?还请前辈教我。” 刘仁轨不依不饶,“黄口小儿,还是少妄议朝政为好,朝堂不是什么人都能于中左右时局的,莫要嚣一时,留下一世污名。” 沈三问:“受教了,刘大人所言极是。” 我才是熟知历史走向的那个,妄议?呵呵哒。 如果是在二十一世纪,我非喷的你生活不能自理不可。自古英雄出少年没听过,前浪死在沙滩上知道不? 也就在唐朝,不能崩人设,忍了。 刘仁轨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也不知道李显要做什么,居然请了这么个老顽固出来,刘仁轨这些作为,没有让李轮怀疑人生? 可惜自己也没在李显身边安排人手。 学了这几年,那些孩子也有一定长进了,是时候给他们安排活干了。 长安城里,驸马府的研究项目和学堂,搬到了之前的广都郡王府。由于没住人居住,这座新府也没人探视,这些孩童也能在相对隐蔽和安静的环境下成长,派他们出去不至于会使人起疑。 特别是收养的孩子,京城没几个人认识,洛阳更加没人认识。 还有九个人,可以分派到五到七处。 现在李轮显然是恋权的,刘仁轨虽然不一定能给他拉拢多少有识之士,但是肯定可以给他拉拢一批十分忠城的人。 到那些人附近放些人手比较合适呢? 不过目前的当务之急,是除掉刘仁轨,限制李轮的发展。 公主对哥哥的长进倒是有些欣慰,逆来顺受的表象下面,隐藏着一颗不屈服的心,这样的人做他的哥哥,她更看得上眼。 不过政敌不可不防,既然母后已经做出了女子为政的表率,争一争是必然的。 公主:“刘仁轨团结旧臣,贬低新贵,来俊臣、武三思之流必然会寻机报复,除之后快,我们坐山观虎斗即可。只是双方如今的冲突还差一个时机,若是能有这个时机,到时再推波助澜比亲自动手好出百倍。” 沈三问:“对啊,来俊臣做的事情,武三思升官之快,远远超过我,可刘仁轨却偏偏逮着我不放。” 公主:“你与他们并无不同啊。” 沈三问:“怎么会,我忠君爱国,体恤百姓,比他们二人还是强上一些的吧。” 公主:“你与武三思入仕背景相同,与来俊臣发迹之快类似。” 沈三问委屈道;“哦。” 公主:“而且,你在朝中除了与崔察有些不对付,与其他人没有利益之争,便没有敌人,刘仁轨不过是有些忌惮你。而且你在母后称帝的过程中,起的作用,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