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一章 状元郎 (第1/1页)
来俊臣的确很有本事。 他折腾完,参加第三轮考试的考生还有八千人。 整整两三千人,参与了诽谤太后执政。 然而太后还稳稳的坐在朝堂上,想想,都让人觉得可笑。 只能为他们默哀一下,谁让他们运气爆表,先是武后想要杀鸡儆猴,然后老天爷又赐了大唐一个能臣。 这次开卷之前,便向考生传达了“太后要一一过目所有的试卷”的信息。 八千份试卷,认真看,一天不吃不喝看十八个小时,大概要看二十五天。 有这份承诺在,想必这些考生都会更加认真的写。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会。 就看谁能把握住了。 试卷是糊名的,所以考生可以大胆写。 只要不自己作,写什么还政。 这次科举有两份试卷脱颖而出。 两个才子的作品。 两人的议题都是加强集权。 一个是姚崇。 他的文章更注重民生。建议从吏治入手,裁剪冗官,限制诸王、功勋贵族和世族的权势,对他们举荐的人择才适用。 清查田制,严惩滥用权力迫害民生的不法之徒。 鼓励百姓从事生产,自给自足,朝廷予以一定的支持。 第二个是崔玄。 写的是府兵制的弊端。 历史上总结府兵制,对此十分肯定,府兵制度加强了唐军的战斗力,为大唐的繁荣奠定了军事基础。 但是最后因为贵族兼并土地,府兵无法维持生存,沦落为贵族的附庸。 府兵制的瓦解,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唐朝的战斗力,降低了武人的地位。 后来,中原大地无力对抗胡人,武则天统治时期丧失了西域大片土地,都与此有关。 崔玄的分析更为透彻,贴合现实。 行文也很流畅。 首先肯定了府兵制的作用。 大唐通过府兵制做到了北方较大范围的兵民合一,军队战力特别强。 与吐蕃、西域诸国、突厥,三线常年开战,高丽百济也偶尔来凑热闹,大唐也未落下风,反而屡战屡胜。 高宗开疆拓土,得益于这一制度。 其次,写了府兵由于年年征战,产生的许多问题。 府兵常年在外,家中的土地却被亲友、辖地长官瓜分了。 等到回来时,已经许多了过去年。 若是府兵出行前托付的人仗义,回来还能见到自己的妻儿。 若是所托非人,便是一出出人间惨剧。 因为府兵的报复引发的斗殴、甚至仇杀,引发了许多恐慌。 这只是其中一个问题。 还有更大的问题是,府兵对长官的依附。 府兵们一起作战,一起吃喝,共度艰辛和患难,会形成极强的凝聚力和战友情。 统领他们,屡战屡胜的将军,是他们心中不败的军神。 能够统兵打胜仗的合格将军,无一不会收买人心,所以府兵对这些将军特别忠诚。 愿意为了将军的荣誉,触犯大唐法律。 娄师德、黑齿常之这些大将,他们手底下的人对将军的忠心远远超过了对国家的忠心。 李敬业谋反的时候,若不是手下将领带着一些依附的百战老府兵,也不能轻而易举拿下了数座城池。 谋反,在所有人心中都是重罪,可是这些人依旧护卫李敬业到最后一刻。 已经有了这个先例,便难保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 再次,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 一是地方官吏实权过大,军政不分,干预了府兵田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