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盛宴_后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后记 (第2/2页)

 从此漫漫长夜,人生永暮,等待一个永远不会回来的人。

    我的朋友最后赞同了我,她说,便如碧血剑里,最令人记忆深刻的,便是夏雪宜和温仪啊。

    所有的结局都不是心血来潮,从马车冲出皇宫大洞的那一刻,文臻和林帅说,我要救你的心,从林帅看见大洞那边,百姓为他拦阻大军开始,结局便已经注定。

    因为那个情节,本就是为了铺垫某些选择的心理原因。

    否则何以在林擎这样纵情潇洒的人,在被皇朝伤透心之后,还能继续坚守边关至死不退呢?

    那只能是为了百姓,为了那日在天京,所看见的为他血rou挡大军的最可爱的人们。

    然后说到侧侧,在山河前期,当很多人不喜欢侧侧时,我说我不会替她解释,而她也从来不需要原谅。

    她一生活得自我,走得痛快,铁牢里那一抱,香宫里和孙儿相处的那一段日常,已经是我特意添加的属于她的温暖和亮色。

    于她,于林帅,同生共死,胜过独留一人一生凄凉。

    这一生充斥欺骗背叛诡诈恶毒,便留下也已内心千疮百孔,还难免遭受世俗的侵袭和约束,我想给他们另外一种人生,重生归来,一切回到初见那刻,林擎不会成为俘虏,侧侧不会被人设计,知晓未来所有陷阱和黑洞的两人,会绕开生命里最为可怕的那个人,从此相爱的人生里没有燕时行。

    那该多好。

    最后说到小白的离去。

    首先,林飞白不死,唐羡之就应该无法下湖州。战神之子,不该在战场上束手无策,这不符合逻辑。而情节推导,湖州必须被破,否则整个后文都难以为继。

    其次,文中不止一次提到马革裹尸的暗示。

    这个人物也只会在最后的为国捐躯中得到彻底的拔高。

    否则也不过是平庸一男配耳。

    再次,唐羡之累死了林飞白,然后天京城头上,燕绥累死了他。

    一饮一啄,自成因果。

    而只有林氏父子这样的大义和牺牲,以及德妃和随便儿的深厚情谊却又半途失去,随便儿才会下定决心要为了他们争夺皇位,东堂皇族最后才能改姓林。

    想要颠覆千百年封建礼教中最重要的姓氏崇拜和家天下传统,必须有勉强说得过去的理由。

    王朝历史上,满门战死,不在少数。

    卿不见杨家将乎?

    便是飞白自己,之前一直拒绝周小姐,也不明着追求文臻,不也是顾虑着这些?

    所以,不是我非要把他写死,我很明白地说,这个人物,从一开始就定下了这个结局,对他人设的塑造,同样也是为这个结局服务的。

    不要因为写死了你们喜欢的人物便说我为虐而虐。更不要还没看完就大喊没有一对好因果,那是对作者辛苦写作的不负责任,事实上没有必要牺牲的,我一个都没牺牲。闻老太太采桑张钺易人离夫妻四大护卫这些很可爱的人物,都好好地幸福一生。

    但于这样宏阔的正剧背景里,想要大团圆那是在降格。

    哪怕有读者为此怨恨,拒读,从此见我绕道三里,我也不想一个滑跪,送上人人和美。

    因为这侵犯的是我自身作为作者的坚持和准则。

    我和你们一样爱这几个人物,写完之后我和朋友说,整个山河,我唯二流的眼泪,就是为了林家父子。

    所有虐你们的内容,都首先要虐一遍我自己。

    我不会比任何人轻松。

    人物结局出来后,我还要挨一轮骂,轻则质问,重则罢看。这对于一个作者来说,也是不好受的。

    等于我要受双重的虐。

    但是,比人气流量更重要的,是写作的崇高准则,和内心永久的坚持。

    和那头顶星空一般永远灿烂。

    这才是一个作者的立身之本,虽受攻讦亦不悔。

    三、

    想说说唐羡之。

    我写过的最复杂,评论最两极分化的男配。

    爱之者如蜜糖,厌之者如砒霜。

    以至于这个人物每次出现评论区都腥风血雨,甚至会引起三观之争,让向来了解读者反应,一般都能避免读者起太大争议的我,都受到了惊吓,并在写作过程中产生了迷茫,一度觉得无法把握,不得不尽量减少他的情节。

    但有一点我很坚持,那就是无论读者因为什么原因讨厌他,我永远不赞同因为他和男女主争夺用计而排斥他。

    这个原因,在最后,唐羡之打入皇宫,文臻火化德妃时,文臻对唐羡之说的那番话里,已经解释过了。

    身为敌对者,文臻都能理解他。

    哪有谁天生该死。

    世家太过庞大尾大不掉,皇族便要灭世家,而世家必得挣扎。

    不卫这天下,皇族难有好下场;不夺这天下,唐家就会被这天下吞噬。

    在这种无法共存的背景下,为了生存做出的任何抉择和手段,都不应被非议。

    毕竟我们经历了现代法理平等理念的熏陶,更应该明白皇朝统治并非天经地义。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是糟粕。

    说到底,不过是为了活命而不得不拼命,连喜欢的人都不能爱的可怜人罢了。

    相比之下,为了维护皇朝稳定而对世家多年经略,手段同样诡谲的燕绥,如果只是因为男主光环,就被美化成正义使者,那未免有点滑稽。

    但于燕绥,同样毫无错处。

    若有因怜惜唐羡之而迁怒男女主者,心大概也偏到了胳肢窝。

    唐家若得天下,燕氏焉有活路?

    无分对错,难言是非。这是时代赋予自身的局限性。

    我们的视野,不妨再抬高一些,看见长空之下,原本该是广袤天涯。

    写结局的时候,我和朋友说,我给唐羡之安排的结局,对得住他。

    因为在家国大义的选择上,予了他最重要的拔高。

    这一点也许读者不在意,但对我来说,很重要。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风骨气节和格局,沉淀在内心深处,或许平日里自私、阴毒、算计、狡诈,但在最终最重要的抉择上爆发的光芒,足可照亮一生的阴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