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4章 所有谜题都能解开? (第1/1页)
乔美莎颇为期待,“小姑娘,刚才你的分析头头是道,为大家献一曲吧!” “是啊,小笙,上!” “柏同学,别谦虚了,为大家来一首!” “来一首!” 在大家的期待下,柏笙站了起来,“我献丑了。” 柏笙走到古筝前坐下,看着这会儿的夕阳,散漫如纱,笼罩在绿树红花上,延伸出来的夕阳美景,令她感触颇深。 想好要弹的曲子,柏笙看向董国怀,“老先生,准备好了吗?” 董国怀正在磨砚,做了个“请”的动作。 柏笙轻轻闭了下眼睛,敞眸时,眼底注入了一许灵气。 她抚琴,落指的第一个音节,用力拨动琴弦,发出来的声律铮铮有力,一下子拨进了众人的心。 纤细长指拨动七弦,一个个蹦出来的音,组成优雅的旋律,幽慢典雅。 在这个古典的园子里,听小曲,品韵味,随着曲子的急速,五声音阶的回旋,空气飘了墨香。 站在石桌前的老先生,执笔蘸墨,开始墨染宣纸。 无论是弹者还是写者,都自带台风,神思合一。 乔美莎目光被柏笙吸引了,长指轻抚琴弦,或急或慢,拨通出来的音色或清脆,或浑厚。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指法灵巧,音序分明。乔美莎听琴识人,柏笙弹奏的风格,带了一种轻狂豪放,如古代征战女豪杰,其实,这一点很像她的其中一个性格。 让让乔美莎不由想起年轻的自己,指法几乎如出一辙,只是自己年老了,收敛了张扬的锋芒,变得沉稳内敛。 这时,余文轩轻轻开口,“柏笙弹的应该是名曲《渔舟唱晚》吧?” “是的,该曲描述的是夕阳映落下,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景象。”乔美莎看着凉亭外,被霞光晕染的荷花池,粉白荷瓣染了点点橘色,耳边音律妖娆,此情此景,美哉! 随着曲子进入第三部分,旋律频频加急,石桌上的挥毫,速度也在加快。 两人各使其能,但无形中一致的速度、状态,让人有种微妙的感觉。 声声频急的曲调乱而有序,犹如粼粼碧波向前奔涌,当浪花撞上礁石,颠开碎花后,大海又渐渐恢复了平缓、静止。 柏笙最后一个收尾音节停下,董国怀那边同时停笔。 余文轩和夏宸走上前,看着遒劲有力,张狂又不失风度的草书,余文轩认清每一个字后,念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写得真好!” 通俗耳闻的名言,浅白却耐人寻味,与“书”切合主题,裱在图书馆最合适。 最后,董国怀让佣人把自己的印章拿出来,在写有日期的竖栏下方落款,把书法装进锦盒,再交于李刚。 一再感谢,今天的拜访也接近了尾声。 离开时,董国怀对他们的赞扬还滔滔不绝,直到柏笙上车,耳际似乎还回荡着董老先生爽朗的豪笑声,还有老夫人温柔弹奏的悠悠琴声。 接送车渐渐离开,柏笙回头看着那扇高而大气的红漆朱门,心里竟然起了一丝莫名的感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