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寒门_第三卷挺进中原 第138章 陈培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卷挺进中原 第138章 陈培思 (第1/1页)

    不过,再三考量,宋义还是没有出国,寒假结束,他老老实实地回到了北京。

    同行的还有罗闻,他的目标是陈培思。

    说到小品王,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是赵本山,但是真的用心看春晚的人都能发现,尤其是宋义这个年龄段以上的人,认为同样是出生东北的陈培思,才是当之无愧的小品王。

    每年赵本山的作品只能拿到央视舞台的二等奖或者三等奖,陈培思和朱时茂的,则是永远蝉联第一。

    然而在1999年之后,陈培思和朱时茂仿佛人间蒸发,再也没有出现在舞台上面,对于他们的离开和发展轨迹,太多人投入了关注的目光。

    有人说陈培思转行了,也有人说他选择告老还乡。

    其实事实是陈培思被封杀整整16年,多次创业无果,包了荒山开始种树了。

    在前世一次采访中,朱时茂无意间说出了当年的实情。

    那时候的陈培思一门心思创造好作品,朱时茂也是如此。可以说是央视捧红了他们,让他们登上了春晚的舞台。然而事后央视没有经过他们的同意,把作品利用盈利的方式二次传播,也彻底惹怒了陈培思。

    陈培思表示不是钱的问题,是尊严。

    作品的版权属于他们,结果被莫名其妙的刊登,于是双方直接对簿公堂,最终央视赔钱还公开道歉。

    也因为如此,双方彻底闹翻了,央视直言封杀陈培思。

    既然要尊严,那就别想在上舞台。

    谁的地盘谁做主。

    无奈之下,陈培思开公司,包荒山,不停的创业失败,朱时茂则是疯狂的买房捞金。

    前世宋义曾经看过一个采访陈培思的视频,里面的陈培思已然白发苍苍。

    但陈培思的话却彰显了艺术家的铮铮铁骨。

    “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让子孙后代不至于蒙羞。”

    宋义自觉没有铮铮铁骨,前世他年纪大了,变得信奉涵盖人生的三个中国汉字:“尖”:能大能小。“斌”:能文能武。“卡”:能上能下。真可谓:人生太复杂,三字即道明。

    但今生他有钱,也掌握了历史的天机。

    然而,此时的陈培思风头正劲。

    1988年,他因在《少爷的磨难》中饰演“少爷”获小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同年,因在《京都球侠》中的出色表演获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

    直到宋义拿出了《胡椒面》,《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这三个著名小品的剧本。

    其实,宋义知道,陈培思是拍过电影的。

    1982年,他在电影《夕照街》中饰演喜剧角色二子,后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喜剧系列电影“二子系列”。

    宋义还知道,陈培思后来也将组建电影公司。

    1991年,陈培思组建海南喜剧影视有限公司,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最早的集影视创作、制作、发行为一体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并于1993年更名为大道影业有限公司。

    但是,陈培思本人不知道啊!

    宋义笑眯眯地说道:“罗哥作为香港富华传媒的总经理,热情邀请您的加盟,职务为大陆总经理,希望大家一起为华语电影走向全世界而努力。为向您证明富华的实力,富华传媒每年将拨出100万的资金,投入到扶贫助学的兄弟基金。如果富华传媒每年盈利低于2000万,这100万将由富华集团承担。”

    “2000万,100万,兄弟基金,您是?”

    宋义这几句话的信息量太大,陈培思有点懵圈,他搞不清楚眼前这位20岁左右的小伙子什么来头。

    在八十年代末期,100万可谓是一笔巨款,眼前的宋义衣着一般,实在看不出能拿出这一大笔资金。

    对于“兄弟基金”的美名,陈培思也是知道的,他本人也向兄弟基金捐过款。

    不过,他现在并不宽裕,捐款金额是200元,眼前的青年张嘴就是100万?!

    罗闻及时出马,他笑着说道:“陈先生,这位就是兄弟基金的创始人宋义,他是香港富华集团的执行人,富华集团资产几个亿。”

    “陈先生,我看重您的人品甚于才华,为表达我们的诚意,现在先预付您三年的兼职工资60万。”

    宋义拿出了随身的行李箱,打开箱盖,里面是满满60扎100元面值钞票。

    陈培思也是想做大事的人,就此,双方一拍而合,愉快地达成了协议。

    在宋义交待自己总体大概思路后,几个人又补充了诸多细节。

    三人沟通过后,陈培思再无半点疑惑,对富华传媒的美好未来充满了信心。

    分别时,宋义微笑道:“我目前还是北京工程学院的大一学生,想安静地读书,此事在北京只有您一个人知晓,还请陈先生保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