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章 琅琊二王 (第1/1页)
跟着小僧的步伐,王生步入白马寺。 大学飘飘,白马寺更显得有些佛韵在其中。 四周往来,也有些香客。 不过这些香客大多是女子,未出阁的女子,则是头戴纱帽,三三两两的,到白马寺礼佛。 由此可见,这佛教,还是有些影响力的。 白马寺大雄宝殿之前,如今却是人满为患,宝殿前筑起了两座高台,两座高台之上,有两个人盘坐期间。 比丘,佛教指出家受具足戒的出家人。佛家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 不过,朝东高台上坐着的是一个道士模样的男人,朝西的高台上坐的人才是这个时代比丘的服饰。 朝西高台上的,自然就是法护比丘了。 但是这个朝东的高台上的道人,又是何人? 能与法护比丘对台而坐,恐怕也不是常人。 到了大雄宝殿前,接引王生的僧人也下去了。 这僧人只与王生介绍了法护比丘,除了王生问的问题便是问寺中有何高僧之外,更多的,恐怕是不想宣扬这道士的名声罢了。 信仰之争,佛道两家之间,关系可不是多么融洽的。 好在这广场虽大,人却不多。 今日能到此处来的,恐怕都是勋贵人家,高门世家之后。 扫视一遍,王生马上便看到了卫阶的身影。 他身边跟着一个丰腴女子,恐怕是卫阶的家人罢。 “叔宝兄。” 走近了,王生也轻轻唤了卫阶一声。 “广元侯” 卫阶脸上马上『露』出笑容,连忙迎了上来。 “郎君到了,也不先知会我一声?可是生分了。” “如今不是来了。” 王生轻轻一笑,目光却是看向卫阶身后的女子身上。 “这位是?” 卫阶微微一笑,介绍道:“正是拙荆。” 还真是卫阶妻子。 王生连忙对她行了一礼。 “小弟拜见嫂嫂。” 卫阶是你王生年长的,这一声嫂嫂,倒也不过分。 “山氏见过君侯。” 山氏是山涛孙女,也算是礼仪诗书之家,王生现在贵为开国侯,即便是尊她为长辈,但是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的。 虽然说白马寺有许多前来许愿还愿的世家贵女贵『妇』,但是这大雄宝殿之前,却是少见黛粉之『色』,这山氏算是王生举目四望中的唯一一人了。 这也是王生能一眼便找到卫阶的原因之一。 王生盯了山氏看了许久,卫阶也知道王生心中有些疑『惑』,连忙解释道:“拙荆平素喜欢《老子》,《周易》,还喜欢卜筮,如今郭璞来了白马寺,这才要来殿前的。” 原来是这个原因。 王生轻轻点头。 他的注意力却是被这个郭璞吸引过去了。 说起来,郭璞 王生也有一些印象。 而且是神棍印象。 就光说名声来看吧,这家伙在千年之后的宋朝,宋徽宗追封其为闻喜伯,元朝时,元顺帝加封其为灵应侯。 其间传闻,更是玄而又玄。 其中有一件,说的是郭璞走到庐江郡,庐江太守胡孟康被丞相司马睿召为军谘祭酒。 当然,这件事是过几年发生的,也就是永嘉之『乱』之后,正统已经到了建康,也就是江南了。 当时,战『乱』频发,不过江淮之间还是平安无事,胡孟康安然无忧,不想过江南去。 郭璞为他占卜,得到的结果是“败”。 胡孟康不相信。 郭璞整顿行装将要离开,但看上了房主的一个婢女,一时没有办法得到,于是取小豆三斗,把它撒在房主人宅院的四周。 主人早晨起来,看到数千穿红衣的人把院子围了起来,到近处看又没有了,心里又厌恶又恐惧,请郭璞为他占卦。 郭璞对他说:“你家里不应该收留这位婢女,可把她领到东南方二十里远的地方卖掉,千万不要和买主讨价还价,这样妖怪也就自行消失了。” 主人就依此而行。 郭璞暗中派人以很低的价买下了这个婢女。再画了符丢入井中,那数千红衣人都被反绑双手,一个接一个跳入井中,主人非常高兴。 郭璞也带着这个婢女离开了此地。后来不过数旬庐江就沦陷了。 其间的描述,都带了一些神鬼『色』彩了。 郭璞的能力或许是被夸大了,当时才能还是有的。 在晋朝,他便是与抱朴子葛洪齐名的道家代表,在文学上,曾为《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葬经》作注,传于世,明人有辑本《郭弘农集》。 “郭璞到此与法护比丘辩法,不止所辩何物?” 卫阶明显知道的要比王生多得多。 “道佛谁为先。”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说得清的辩法。 而且,对佛道之辨,王生也不上心。 既然是为道家辩法,这郭璞,恐怕就是正一教天师道的人。 天师道如今算是道教显赫一支了。 其下分为正一道与五斗米道,到如今,两者的区别,一般人也说不清了。 “正一”二字的意思是正以驱邪、以一统万。正者不邪,一者不杂。正一之心则万法归一,故曰正一。 正一教由天师道祖天师张道陵所创立,并着写《老子想尔注》为天师家学,为后期道教发展打下了基础。 天师道,是张道陵,张衡,张鲁,祖孙三代所立。 当时在巴蜀一带,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规模的『yin』祀而害民。而这些祀奉鬼神的法教巫师聚众敛财,无恶不作。 张天师携王长、赵升二位弟子和黄帝九鼎丹经,来到北邙山修行。后与巫鬼群体发生了大规模宗教冲突。 川渝一带流传的张天师以太上老君剑印符箓大破鬼兵的故事就是以此为原型的。 而被赶跑的巫鬼教不甘心失败,在大巫师张修的带领下,急跌天师道的教理,创立五斗米道。 根据后汉书灵帝纪可知,张修为“巴郡巫人”“巴郡巫妖”等。 正一道的创立使道教开始以教的形式出现,区别于以前的巫教,奉太上老君为最高崇信,奠定了几千年的道教历史。 佛教起源,也不好说。 这佛道之争,谁先谁后,得看前文书籍,但是 没有前文书籍啊! 在这个时候,只能靠他们编了。 原本以为是什么文学『性』的东西,现在沾染上了道统之争,这就无趣了。 王生心中有些失望。 佛道之争,自东汉便开始了。 东汉迦摄摩腾与诸道士论难;三国时代,曹植作‘辩道论’批难神仙说之诈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