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战神马孟起_第三百三十二章 急剧变化的形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二章 急剧变化的形势 (第1/1页)

    三国战神马孟起虎牢关下,小将扬名第三百三十二章急剧变化的形势当然,李儒之所以在收到这个情报之后大惊失色,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当华雄等人的军队彻底撤出了凉州之后,那么,他们要丢失掉的,可不仅仅是陇县及其附近的地盘了。

    凉州之地,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可是三个郡啊。安定郡和北地郡这两个郡虽然不太重要,但若是全都丢掉了,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不小的一笔损失。

    毕竟,在中国古代这种社会,土地就是最重要的资源,那怕是到了后世,土地也是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两个郡的地方,对于如今的董卓来说,已经是相当大的一块地盘了。

    虽然就目前来看,最好的办法应该是让这些军队迅速赶往安定郡和北地郡,负责驻守两郡的土地。但是,这些兵马最终也就只是集结了一万五千兵力而已,在李儒的推算之中,未必敌得过马家军的部队数量。

    而他们若是再遭受了敌军的埋伏或者暗算之后,损失掉大半部分人马,那么,整个关中都要为之伤筋动骨,头痛不已了。

    所以,这些人既然出现了胆怯的情绪,那么,李儒觉得,最好就利用这种胆怯,让他们暂时驻扎在池阳,也好保存己方的实力,不至于过度消耗军事力量。

    在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受到太大的损失,当然是以稳妥为主,不要再冒险了。那两郡的地方虽然重要,但是,“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道理,李儒还是懂的。

    而就在李儒带着军事情报找到董卓汇报了之后,董卓在沉默了许久之后,终于也是压下了心中狂躁的情绪,同意了李儒的提议,决定让这些兵马暂时驻扎在池阳,不要继续冒进,去凉州战场和马家军作战。

    这个时候,情报已经传递到了这里,必然已经在路上花费了不短的时间,此刻,安定郡和北地郡恐怕已经被敌军夺取了一部分了。

    赌上一支大军的生死存亡,去换一个未必能够夺回这些地盘的结果,不管是李儒还是董卓,都觉得有些不值得。

    若是出于对兵马损失的忌惮,让他们暂时停下了对凉州战场的再次的兵力投入的话,那么,接下来传来的一个消息,就让他们更加不敢派这些兵马出去,和马家军继续作战了。

    一日之后,潼关守将那边传来消息,朝廷时隔几年之后,再次发兵,气势汹汹而来,以老将卢植为主将,鲍信为副将,统帅两万精锐部队,向着潼关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潼关目前兵力薄弱,虽然凭借些关城之险要,能够暂时抵挡住敌军,但是,时间长了就不好说了,谁也不知道能够抵挡多久。

    因此,他现在很着急,急忙向董卓等人发来求援信,希望能够派一些兵马过去,帮助他抵御敌军。

    毕竟,潼关对于关中之地的重要性是毋庸赘言的,是不容有失的。而他这个潼关守将,本身就能力、威望不足,在原先的潼关守将樊稠被调往凉州战场之后,潼关的兵力都减少了一些。

    这个时候,若是不急忙向外求援,耽误了大事的话,他的小命可就不保了。

    董卓和李儒在接收到这个军事情报以后,也是脸色大变,心中极为庆幸自己昨天做出了让那些部队驻扎在池阳,不要去前线的决定。

    相比于安定郡和北地郡,潼关对于关中的重要性却是更加让人难以割舍。若是失去了潼关,让朝廷兵马大驱而入,关中之地八百里沃土、他们的各种建设、人口和农业产出,都要被敌军蹂躏了。

    所以,在得到消息之后,董卓当即二话不说,直接派人快马加鞭赶往池阳,给郭汜下达命令,让他赶紧把部队给带回来,准备奔赴潼关战场。

    当然了,就算是安定郡和北地郡乃至陇县那边,现在难以再奢望,或者是难以在付出较小代价的情况下夺回,但就算是不进攻,也不能就这样全部撤回来,防守还是必须得做的。

    若是被东边的潼关遭受敌军围攻的消息吓得慌了手脚,直接将所有兵马全都调集过来,那么凉州附近的局势就会从他们原本有可能夺回安定郡、北地郡两郡而变成关中西部都有可能遭到敌军攻击了。

    况且,潼关虽然极为重要,但对于朝廷兵马的战斗力,董卓一向都是不怎么上心的。如果说对于马家军他的态度是轻视,那么对于朝廷兵马就完全是不屑一顾了。

    若非那老将卢植颇有几分本事,前几年进入河洛的鲍信也可堪一用,恐怕朝廷就是来再多人马,也只能用人命去堆,想要攻破潼关,基本上没有可能。

    因此,在董卓给郭汜的命令里面,就只是让他带一万兵马返回,到了长安向他请示报备一下之后,便立刻马不停蹄地火速朝着潼关赶去,防备敌军入侵,并接手潼关防务。

    至于剩下的五千兵马,则是交付华雄代为管束,再加上华雄的两千多兵马,共同驻扎在右扶风,防守关中西部区域。

    若只是防守的话,七千多兵马,扼住住了渭水一带的交通要道,阻挡马家军的攻势还是可以做到的。

    至于华雄、张绣、霍霄等人战败的罪责,董卓现在也不想去追究了。

    一是形势紧急,容不得他考虑这些。二是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有些损师败绩的罪责,要是全都责罚了,恐怕也就没多少人情愿帮他干活了。

    而暂时不予追究,宽大处理,一方面可以彰显董卓的胸怀和容人之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赢得人心,让他们在愧疚之下,更加努力地为董卓效死。

    至于马家军,董卓虽然脑子不比以前好使了,但也能判断地出来他们现在也是强弩之末,光是消化吸收这次新夺取下来的地盘,就能牵制他们绝大部分的精力,短期内恐怕是无力东进了。

    而这,也是他明知道华雄、张绣等武将屡战屡败,在军略上不是马超的对手,却依旧大胆放心地选择了让他们继续防守的原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