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战神马孟起_第三百一十二章 击破樊稠的机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二章 击破樊稠的机会 (第1/1页)

    三国战神马孟起虎牢关下,小将扬名第三百一十二章击破樊稠的机会在第二天早上马超麾下诸将各自领了自己的任务,按照作战计划前去行事的时候,上邽城外的华雄军,也从昨日奔袭和作战所带来的疲惫中缓了过来,开始埋锅造饭,准备等到用过早食之后,再次出兵前去攻城。

    而与此同时,城内的徐荣军也是在如此准备着。只不过,他们所考虑的,就是如何在华雄军狂猛的攻击下守住这城池了。如果到时候犹有余力的话,他们也会逮着机会,想尽办法给华雄军多造成一些杀伤。

    炊烟袅袅,人影绰绰,在朝阳的映衬下,整个上邽县城以及城外的华雄大营上,仿佛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辉,给这一片天地带来了不少祥和之色。

    只是,这份祥和,却注定是要短暂到昙花一现的。两军交锋,身为前线阵地,几乎就是一个绞rou机,不知有多少大好儿郎将要喋血于此。祥和,只不过是这无尽的血腥与杀戮的空隙里的一抹幻象罢了。

    小半个时辰之后,上邽城下的平静便已经被打破,随着华雄一声令下,来自关中的四千多精锐骑兵,纷纷披挂上马,开始了他们新一天的征程。

    只是,原本就在昨日遭遇了挫折的他们,今日甫一出战,这股气势和军心,便感觉没有昨日那般旺盛,那般充盈而锋锐,不可抵挡。

    再加上骑兵本就不擅长于攻城,华雄骑射的办法又让徐荣给破解了,因此,这一日的攻城,并没有取得太大战果。

    而到了晚上之后,樊稠的大军也快要进军到这边了,樊稠思谋着以华雄的本事,此刻就算没有旗开得胜,拿下开门红,但应该也差不多了才是。

    因此,樊稠在一边安营扎寨的同时,一边派出了一名将校,前去华雄军中询问战况。

    只是,让樊稠大吃一惊的是,华雄的回复居然是,敌方的实力太过于强劲,他拿不下来!

    这可急坏了樊稠,毕竟,他这次率先忍耐不住,主动出击,本来就有着诸多不便,若是不能率先取得一场胜仗鼓舞人心,那么,整支大军的士气和军心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樊稠在思虑了一会儿之后,便毫不犹豫地决定,将原本用来支持华雄打头阵的霍霄的五千人马,立刻出动,前去上邽城下,协助华雄攻城。

    华雄是个老实人,因此,当他接到主将樊稠派来的使者的时候,便毫不犹豫地告诉了对方自己目前的现状。毕竟,英雄惜英雄,华雄虽然对自己自负无比,但他也认同对面的徐荣的能力。

    而这种人,一旦认可了对方的能力之后,便愿意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在他看来,如实向樊稠禀告,让他认识到敌人的强大,无疑也是对敌人的一种尊重。

    当然了,尊重对方只是一方面,因为双方所站立场的不同,他们终究还是避免不了要做过一场,一决胜负,然后才能把酒言欢,或者是在对方沦为自己的俘虏或者是阶下囚的时候,再次和对方谈笑风生。

    至于现在么,最多是由于认可你的能力,而更加使出浑身解数来应对你。

    所以,这个时候的华雄,已经在考虑着如何挖掘己方部队的潜能,用尽底牌也要将这上邽城给打下来了。

    可惜的是,就在他这么想的第二天早上,便遇到了统帅五千兵马前来驰援的霍霄。

    华雄在看到霍霄的那一刹那,脸色就有些微黑,神情上写满了不爽。

    毕竟,任谁找到一个和自己旗鼓相当的高手,想要来一场痛痛快快的较量的时候,自己一方却插进来了一个帮手,从而打破了双方实力对比的平衡的时候,相比都是极为不爽的。

    一般来说,高手遇到高手之后,都是大喊一声:“其他人统统退开,让我来和他一决雌雄!”,就算自己不敌对方,为了面子和尊严,死活也不会愿意去接受己方的援助,不愿拿更多具有压倒性力量的阵容去打对方。

    结果,就在华雄向樊稠表达了对手和自己旗鼓相当的意思之后,樊稠第二天就派了援兵了,这实在是让人很闹心了。

    “你怎么来了?”

    华雄看着带着部队由远及近,逐渐走到自己身旁的霍霄,虽说明知这是一句废话,但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奉樊稠将军之命,前来驰援将军,助将军一臂之力,以期能够早日破城。”

    霍霄骑在马上,对着华雄行了个中规中矩的军礼,面色不变地答道,似乎丝毫没有听到华雄语气之中的不满。

    华雄顿时有些憋出内伤,面对霍霄这种丝毫不生气,面不改色,就连手上的军礼都行得很标准的反应,他是真的没辙了。想吐槽,但也不好意思再吐槽下去了。

    毕竟,听说这小霍将军在张济二月份攻克汉阳郡西部诸县的过程中,出了不少力,立了一些功劳。

    尽管整个汉阳郡西部的大片土地刚到手一个来月,还没捂热就让人给夺走了,但功劳就是功劳,不容抹杀。

    再说了,丢掉汉阳郡西部诸县的原因,现在已经调查得差不多了。

    除了徐荣实在头铁,不好打,以及后来的高顺援军部队攻击力强悍,还有那两千名工兵的新式攻城器械之外,张济叔侄错误的战略,分兵的策略,也应当承担很大一部分的责任。

    这样一来,丢失汉阳郡西部诸县的罪责,主要就是在张济和张绣的身上了,至于说霍霄的话,不但无罪,甚至华雄听说,董卓还准备在大战结束之后,封赏霍霄。

    毕竟,一捧一打,赏罚分明。这一点,对于军队还是很重要的。

    军中既需要张济和张绣叔侄这样犯过错误的人,被拉出来批判,作为全军的反面教材,警醒大家日后不要去犯这样的错误。

    也需要树立起像霍霄这样的正面榜样,以供大家学习,让众人不要感觉到全军上下都是些要挨批评的货,大家还是有希望的。

    哪怕这个被捧起来的榜样本身并不怎么样,并没有官方宣传的那么神,但是榜样的力量,却依旧是无穷无尽的,也是军中非常需要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