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七章 张济纳邹氏 (第1/1页)
三国战神马孟起虎牢关下,小将扬名第三百零七章张济纳邹氏此时,在整个汉阳郡内,总共集结了超过五万的兵马。 董卓一方,张济带的残兵败将有三千人,樊稠的援军有一万五千人,华雄的援军有一万人,这些人加起来,就是两万八千人。 而马家军这边,先前的一万九千联军,为了快速攻下冀县,在没日没夜惨烈的战斗中直接损伤了六千人。尽管后来也抓了一千俘虏,但是也只有一万四千人了。 再加上马超的一万援军,共计两万四千人。 当然了,由于马家军普遍相对精锐一些,马超在这几年来注重士兵的营养供给以及训练程度,因此,他们在部队平均战斗力上,是高于董卓麾下的部队的。 至于抓到俘虏之后直接编入军中当成自己人这样的做法,会不会导致翻车什么的,高顺表示自己毫不在意~ 毕竟,这个是内战,不是国战,为哪方势力效力,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事情,这就杜绝了在心理上产生抵触的根源。 大家都是凉州老乡,跟谁混不是混,既然都能混口饭吃,那为什么还要挑挑拣拣呢。 平日里已经固定了一方势力的归属权,而且被头上上司和军官压着。自然不会轻易有改换门庭的想法。 但这个时候,既然已经选择了投降,或者说由于主将的无能导致了被对方俘虏。那么,对于投降,他们也就完全拥有充分的理由了。 而且,从现实角度来讲,高顺大军有一万多人,这些降军不过一千人。打散之后收编,既不能和自己原先熟悉的士兵相互联系,或者说是相互勾结,也不能影响自己所在的部队基层组织的稳定性。 只有不到自己十分之一的军事力量,又被打散了之后,这些人还能翻出多大的浪花呢? 就算出于谨慎考虑,再将结果想得差一点,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在将来选择了降而复叛,那么高顺也可以将他们当作炮灰,用来在战场上担任攻坚克难等需要用人命去填的任务,从而将他们的价值最大化。 总而言之,收编敌军这种事情,只要敌军的数量不是太过于庞大,在这种本地的内战之中,一般是不会翻船的。 而这个时候,时间已经到了五月份。 二月份主要是张济对徐荣的侵袭战,最终凭借着突发的偷袭和庞大的兵力优势,占据了汉阳郡西部诸县。 而三月份则是高顺统帅援军赶到,将兵力已经消耗得差不多的张济以及后面闻讯赶过来的战斗力不高的援军打得大败。 由于高顺所统帅兵马战斗力强悍,典韦的大斧兵更是难有敌手,那两千名工兵也是神来之笔,因此,高顺不但收复了失地,将战线推了回去,而且,还攻下了冀县及其附近的几座县城。 再加上北宫离攻占汉阳郡南边,成公英攻占汉阳郡西南,自此之后,原本的董卓和马家共分汉阳郡,马家也就占据了四成的局面,变成了马家独占七成。 而四月份则是高顺等武将统帅大军和樊稠、张济等人相斗争的过程。 这个时候,董卓身为天下有数大诸侯的底子就彰显了出来。樊稠所带来的一万五千关中军,各个都是精锐。 虽说没有夸张到像高顺的部队那样人人身穿锁子甲的地步,但不管是战斗力,还是装备方面,樊稠的这些兵马,比起高顺的本部兵马来,也只是差之一线而已。 而到了这个时候,高顺带来的一万精锐,已经只剩下六千人了,至于典韦的大斧兵倒是损伤不大。剩下的兵马,都是北宫离和成公英带过来的战斗力并不算高的郡兵。 好吧,纵使是马家麾下的郡兵,因为有些民兵的缘故,也不见得战斗力很差,也不是最弱的那种,要比董卓麾下的郡兵强一点,但也就是比安定、北地两郡援助张济的兵马强一点而已,弱就是弱,没什么好辩驳的。 因此,除了一开始高顺乘胜攻击,拿下了冀县附近的几座城池之外,双方接下来的战斗,更像是拉锯战。 直到华雄和马超带人前来援助的时候,这种拉锯战的局面依旧没有结束。在这个过程中,高顺也一度凭借着己方武将的数量和质量比对方多的优点,指挥大军兵逼陇县过一次,可惜,被樊稠、霍霄等人利用兵力优势给击退了。 毕竟,高顺就算是厉害,但也不是常胜将军。敌我双方军事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不可能做到老是获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