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 新生开课(第三更) (第1/1页)
今天是第一天上课,见到老师,一位白俄罗斯老太太,端庄温和,对学生们非常的友善,唯一遗憾的是,听不懂她说什么。 来这里的学生大多都是没有俄语基础的,有人能听懂简单的几个单词和句子,能给大家翻译一下,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靠猜。 自我介绍的时候,因为羡金这个名字,让同学们谈论了半天,大家以为他在开玩笑,听着不像真名。 老师听不懂中文,也不知道大家在说什么,羡金只怪老爸给起的这个名字,跟闹着玩儿似的,谁听了都觉得不像真名。 老师开始讲课,从头开始教,从认读字母开始,很有耐心,同学们都学的很认真。 可羡金怎么可能安分守己地学习呢,第一天去上课,体验了一下,感觉太无聊了,老师说话像佛祖念经,深奥难懂,学起来好烧脑。 结果,第二天就不去上课了,没有请假,没有告诉老师,没人知道原因,就是旷课了。 上了大学就是和高中不一样,高中被老师家长逼着,每天得按时上课,羡金认为上了大学就是解脱,是自由,而且在国外,没人管,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 大部分的学生,除了上课就是发展点儿自己的小爱好,毕竟有大把的时间空着,不能白白浪费,什么都不做。 羡金的爱好除了打游戏之外,就是社交,圈子这个东西,需要经营,好像哪天错过了,或者不出现,就是不合群,就会被大部队落下了。 所有人都是学生,组成的圈子也没有多么复杂,只不过是吃吃喝喝,到处去玩,谁组织,谁知道地方,那么谁就是主导。 老师是很负责任的,学生不来上课,她会打电话询问,打给羡金,说了半天,他也听不懂,猜那意思,大概是让他去上课。 羡金挂了电话,“哎呦,麻烦”。 好吧,那么明天就去露个脸,签个到。 因为什么都不会,来到课堂,能听懂的同学帮忙给翻译,问他:“你昨天为什么没来上课”。 羡金随便编个理由,说自己感冒了。 同学用翻译软件把他的情况告诉老师。 老师也没有办法,说了几句,大概意思是不来上课就会有记录,会影响学习,不可以随便旷课,生病了要有医院开的病假条,羡金一个劲儿地点头答应,老师也只能让这件事就这样过去。 接下来的几天,上不上课全看羡金自己的心情,大部分时间都在聚会上。 这样不思进取,玩物丧志的一拨儿人,聚在一起,一喝酒就是大醉,宿醉不醒,第二天当然没法上课,也根本不想去上课。 俄语课本来就什么都听不懂,老师说的什么,叽哩哇啦地,头都大了。 渐渐地,在这个圈子里,发展成了这样一个现象: 天天去上课的人是傻子,爱学习的都是书呆子,交学费就能毕业,考试挂科交钱就能过,大学生哪有不旷课的,不一起出来玩儿就是不合群。 一些与正常规则对立的虚荣心理和离经叛道的言论,在这个圈子里漫延,时间久了,人越来越颓废。 与别人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比起来,他们过得就是悠闲与奢靡,是一帮把社交玩乐当成主旋律的群体。 吃喝玩乐,当然得花钱,很快,还没到一个月,出国带的美金,花光了,是老爸给他足够十个月的生活费用,羡金自己也知道,花的有点儿猛了。 怎么办,还有张信用卡,那是老妈给他带的,以备不时之需,可里边没钱啊。 打电话,让老妈给他打钱。 羡金专门挑了一个时间,猜这时候,老妈肯定下班在家。 先调整一下状态,跟老妈问候一下,电话打过去,老妈接了,羡金语气特别温柔地说:“老妈,想你了”。 哄自己的老妈,羡金最在行,立刻变得嘴甜。 “mama也想你,儿子,这几天过得怎么样啊?”老妈的语气也十分温柔体贴。 羡金回答说:“挺好的,这里环境不错,来这里的中国人很多,我在这还觉得挺舒服的,就是想你”。 听羡金这么说,老妈也放心了,还故意调侃他说:“怎么,就光想我,就不想你爸爸,不想meimei啊?” 羡金嬉皮笑脸地说:“想,都想,不过,主要是想你嘛”。 老妈听了开心一乐,自己的儿子总是这么没个正经的。 羡金又跟老妈聊了些其他的,觉得差不多了,兜了半天圈子,也该步入正题了。 也害怕被老爸知道,他怀着忐忑的心情,说:“老妈,那个……”。 “啊?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