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 大神的气度  (第1/1页)
    九歌真正的笔名叫行九。    只不过,他的读者,都习惯叫他九哥。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侯开始,大家更习惯叫他九歌……    久而久之,他行九的笔名,反而没什么人叫了。    九歌的发声,瞬间让所有的喷子,集体失声了。    因为,九歌的名字,本身就拥有极大的号召力。    他的那本新书,目前正在改编潜力榜的第一……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大家才拉出他的名号,用来踩这本《画皮》。    没想到,在关键时侯,他居然站出来,说大家没文化……    还让大家多读书……    这脸打得……啪啪啪的响啊!    这节奏,还怎么带?    带不动啊……    ……    实际上,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当九歌说出这番话后,其实就已经变相的承认,他的作品,不如这本《画皮》。    甚至,差距还非常大。    大到了这些喷子用他的书来踩这本《画皮》,都会让他觉得于心不安的程度……    否则,没办法解释他这种行为。    毕竟,大家之前拿他的作品在踩《倩女幽魂》的时侯,他可没有站出来……    也就是说,在他眼中,他的作品,可以与《倩女幽魂》一战。    就算略有不如,但是只要是赢了,也不会产生胜之不武的感觉。    反而是这本《画皮》,让他不敢黑。    黑了,就会成为他写作生涯的污点……    可这怎么可能?    所有人都好奇了起来。    在大家看来,《倩女幽魂》已经够经典了。    而九歌却在说,这本《画皮》,远超《倩女幽魂》?    大家完全没看出来好嘛!    难道,真的是书读少了?    没有人怀疑九歌在瞎说。    毕竟,他这是在砸自家招牌……    无数的人议论纷纷。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就是,哪位大佬出来解释一下!”    当然,这种讨论,并没有讨论太久。    很快,就有人在网络上解答起来:    “你们难道没发现,这篇《画皮》,虽然是一篇灵异志怪的故事,但实际上,这更是一篇寓言么?”    “寓言?”    所有人都愣了。    大家自然知道什么是寓言。    这是一种最早出现在《庄子》中的文体,一般用一个有具体情节的小故事,却又隐含更深刻的思想,一语双关,阐发哲理,以印证观念。    发展到后来,则常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的意义。    一些著名的寓言,更是成为了成语,或者典故。    比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黔驴技穷……    都属于些类。    这类作品,你要说它的故事性有多强,有多么感人什么的,自然是不存在的。    但是,这种作品的影响力……    嗯,只看那些成语就知道了。    这可是所有人都认可的东西。    “难道,这篇《画皮》,也是这类作品?”    所有人都惊呆了!    如果真是这种级别的作品,说是传世之作,还真不过份。    大家还真的黑不动……    当然,是不是传世之作,还需要经受时间的考验。    但是,万一呢?    万一这本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呢?    大家去黑一篇传世之作,以后,留下的搞不好就是千古骂名吧!    难怪九歌马上跳出来澄清了……    如果这部《聊斋》成了传世之作,他就成反面教材了……    ……    将《画皮》发出来后,王泽就没有看大家的评论了。    因为,没有必要。    他知道,这篇文章一发出来,肯定会有人骂。    就比如,他前世,就看到有部电视剧,主题典的词,直接借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然而,这首歌依然被人骂,说这首歌的歌词为赋新愁,堆砌辞藻,逻辑狗屁不通,矫情不知所云……    当然,这种骂声,很快就被人打脸了。    这本《聊斋》也是一样,肯定会有人出来黑。    不过,这种作品,不是谁都能黑的。    经典就是经典。    就算这些黑子看不出来,那些明白人还看不出来么?    唯一让他感到好奇的是,没想到,九歌居然会在这个时侯,站出来支持他。    而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九歌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了他的企鹅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